本文章廣告來源:Google廣告
前瞻性世代研究必須長期追蹤數萬人到數十萬人,費時費力且所費不貲,但可獲得可信度高的數據。
透過前瞻性世代研究,分析哪些人得了糖尿病、哪些人不會後,陸續有報告指出,大量喝咖啡的人很少得糖尿病。
全球公認,咖啡具有抑制糖尿病發病的功效
2002年,日本首度公開咖啡與糖尿病的研究報告,這份國立國際醫療中心的研究論文,被刊登在英國權威的醫學期刊《刺胳針》(The Lancet)上。
在海外,最著名的研究是哈佛大學針對護士進行的前瞻性世代研究――「護士健康研究(Nurses' Health Study)」。發現習慣喝咖啡的人與不喝咖啡的人相比,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較低。
不論在歐洲、美國或亞洲,不分人種,皆不約而同地進行了幾項大規模流行病學研究,例如:
• 「透過長期觀察,喝2、3杯咖啡的人,糖尿病發病率可減少30%」
• 「喝1杯咖啡可減少發病率7%」
• 「1天喝3、4杯咖啡,可降低糖尿病發病風險約25%」
• 「1天喝7杯以上的人與喝2杯以下的人相比,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減半」
……不勝枚舉。但共同的結果,都是咖啡喝愈多,糖尿病的發病率越低。
不過咖啡一旦飲用過量,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,攝取過多的咖啡因會導致失眠,以日本人而言,1天喝3杯恰到好處。
「綠原酸」被認為可降低血糖
那麼咖啡中究竟是哪種成分,具有抑制糖尿病發作的功效呢?根據研究報告指出,不論是否攝取咖啡因,發病率都會下降,因此主要成分並非咖啡因。
咖啡中約含有1000種以上的化學物質,咖啡因僅占2%,因此要找出究竟是哪種成分能帶來正面作用,並不容易。
如今,最有可能的成分「綠原酸」,已受到全球矚目。綠原酸是多酚的一種,具有抗氧化、抗癌功效,以及其他各種作用,它能促進胰島素分泌,使血糖下降,繼而抑制糖尿病發作。
餐前飲用咖啡,可控制血糖
40歲以上的人,大約每3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或是糖尿病高危險群(請見下圖)。罹患糖尿病時,由於胰島素無法發揮作用,患者會形成慢性高血糖,繼而引起各種併發症。由於初期並無自覺症狀,因此許多人都未發現而使其逐漸惡化,一旦糖尿病發作,要完全治好就非常困難,因此要趁著還是糖尿病高危險群時,努力控制血糖,預防糖尿病發作。